设置

关灯

第七十五章 官贷 (2 / 6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也可见科举制度体系是很严格的,即便是个小孩子,只要中了进士,吏部就必须给他分配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尔铭就是崇祯七年的三甲,赐同进士出身,今年十四岁,初授就是桐城知县。

        初授官职对日后的升迁有很大的影响,对三甲的进士来说,初授南直隶知县也是不错的待遇了,最好的是当御史或者进翰林院当庶吉士,当然名额有限,作为三榜的同进士出身,没点背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没有当庶吉士的话,按大明官场潜规则,日后是不能当阁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杨尔铭年纪太小,这些规则可能对他不适用,十四岁来牧守一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算当满六年,也才二十岁,到时候升迁的通道非常丰富,既可以往同知、知府一类的升,也有可能往御史的方向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万一是往御史去,无论是地方巡按还是京师的都察院,都前途无量,所以面对进士出身的知县之时,皮应举不敢太拿架子,搞不好几年之后杨尔铭万一升任巡按,反而成了他的上司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个举人知县,那皮应举就没这么客气了,因为举人是不可能当到御史的,只是在地方系统升任,也就不可能当皮应举的顶头上司。

        庞雨也不知道吏部到底是怎么想的,要是依庞雨来安排,反倒是留任京官磨练一下再外放可能更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无论庞雨怎么看,杨尔铭都像个小孩子,尤其是说话的时候感觉变声都还没完成,总有点童音在里面,也许是古代人发育晚一些,个子也没到后世初中生的发育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杨尔铭再有才华,社会经验却还是需要岁月积累的,而且他这副正太形象,很难在县衙那群老油子面前树立起真正的威信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堂周围各科房的人都站出来围观,悄悄的低声议论,有些对着杨尔铭指指点点,捂着嘴偷偷的发笑,看样子确实没有对一般知县的那种敬畏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