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一百四十二章 读书等身算什么 (2 / 5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传三篇解释,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子注解,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……还有几百字话,但大意格物穷理。王阳明问何为格物穷理,表示不理解,老师与他说,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的意思是,众物必有表里精粗,一草一木。皆涵至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王阳明就去格了七天的竹子,最后发烧病倒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王阳明开创心学后,再也没有格过竹子,只是道尔等把经书解释再好,看起来再有道理,又怎么样。那只是圣贤的道理,却不是我的道理,只要我内心不认同,那就是然并卵!

        没错,连托古都不必了,咱们直接用自己的想法来注经。

        千百年来,有人著书立作,都离不开此三道。用理学心学来叙述,第一条道是有理无心。第二条道是先理后心,第三条道则是先心后理。

        林延潮注尚书要取哪一道?

        林延潮独自在里,想了一天,第一条道已是过时了,汉儒的经历告诉我们,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条道自己更认同一点,不过相较于这个时代,前卫了一些。王学得到社会主流真正的认同。还需要几百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第二条路,看得更靠谱一些。更附和现在理学唱主角的大潮流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个理学弟子,为何要先拜孔子,拜孟子,再拜朱子,程子,依次拜下来。这是因为理学的宗旨,就是认为‘道统犹如天道,传承自有脉络,圣圣相承’。

        先王之学,尧传舜。舜传禹,禹传汤,口口相传,再之后汤传周文王,周公又传孔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