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344章 临江仙 (2 / 7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换句话说,主要的罪责还在太孙身上,在东宫这边!

        这么明白的事情了,几乎铁案如山。结果却是好人遭贬,坏人逍遥……原来就酝酿的不满情绪,此刻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允炆自从成为太孙以来,就努力效仿朱标,苦心孤诣地凹人设。吕氏敛财,有不少钱,就花在了这个上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民间对朱标的评价比朱元璋还高,百姓们很容易把对太子的感情,转嫁到了太孙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希望太孙能奉行“仁政”,日子能过得更好,这是所有人最朴素的愿望……可经过这一次,朱允炆的形象彻底破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少在京城是这样,老百姓每看一次王弼的戏曲,每买一本连环画,就对东宫的怨恨增加一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,当朱允炆的根基已经在瓦解之中,顺带着,他身边的那些文官,也被打入了小人的行列,成了被人鄙夷唾骂的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此刻的当务之急,还是挽回人心……臣以为应该更加小心侍奉天子,即便陛下打骂惩罚,殿下都不要有半点怨言,一切听凭陛下发落。再有呢,殿下应该想办法修复跟文武的关系。柳淳走了,勋贵群龙无首,那六位国公,也未必跟柳淳都是一条心。至少魏国公徐辉祖,曹国公李景隆,都跟东宫亲厚,把他们拉过来,勋贵就瓦解了。至于柳淳呢,他已经成了驿丞,无足轻重,殿下要亲自相送,让柳淳感念殿下的恩德,至少能化干戈为玉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黄子澄的这套鸽派言论,齐泰和练子宁等人都嗤之以鼻,可朱允炆的确是被吓坏了,他觉得颇有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巧,黄子澄还要去翰林院,朱允炆就带着齐泰跟练子宁,离开了东宫,前往码头,去送柳淳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允炆觉得柳淳不过是个被罢了官的失败者,肯定跟瘟神似的,谁都不愿意跟他凑近。这次离京,那是不可能有人愿意送他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